|
高世代LCD産線“折舊”收尾,面板企業運營策略釀變自2011年京東方在北京的第一條8.5代線實現量産迄今,我國十余條高世代LCD産線正陸續步入折舊期尾聲。接近年底,各大面板企業開始制定2024年的面板供應規劃和策略。根據近日多家市場調研機構發布的分析報告,“理性控産”成爲明年行業的主基調。值得關注的是,LCD産線的“折舊”成爲影響這一行業基調的關鍵因素。隨著LCD高世代産線進入折舊期尾聲,全球液晶行業將進入一段新賽程。在面板行業,“重資産高技術”是LCD生産線的標簽,高昂的折舊費甚至被喻爲面板企業經營的“成本吞噬者”。從整體看,LCD面板行業企業一般采用七年折舊期。據迪顯(DISCIEN)分析,與營業成本之外的銷售成本、研發成本、管理成本相比,折舊費是後三者總和的1.5倍;面板廠的折舊費占面板總制造成本的1/3左右。因此,折舊費的多寡將直接影響面板廠的盈利能力。以我國半導體顯示龍頭企業京東方爲例,根據其公布的2023年一季報,公司營收爲379.73億元;而京東方6月30日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顯示,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折舊金額約80億元。當前,我國已經穩居全球液晶産能第一大國,這一成績得益于近年來多條高世代液晶産線産能的釋放:我國面板企業已經投資了包括多條8.5代線和10.5代線在內的十余條高世代LCD生産線。如今,這些高世代LCD生産線的折舊期正在步入尾聲。根據Omdia的最新統計,中國大陸面板廠的8條8.5代産線之中,有5條已經折舊結束或接近結束,1條將在1年內結束折舊。京东方南京8.5代线和华星光电苏州8.5代线则因为在2020年发生所有权变更,折舊周期重新计算,情况略有不同。而LGD的广州LCD产线则早已结束折舊周期。“没有了折舊成本的负担,面板厂商的生产运营策略会变化巨大。”Omdia显示研究首席分析师吴荣兵指出。业内专家指出,伴随多条高世代LCD产线完成折舊期,接下来中国面板企业需要调整步调,以新的姿态去追求高质量发展,保持全球竞争力。LCD产业以量取胜的“规模化竞争”时代已经过去。那么,我国面板厂商在生产运营策略上,将有哪些新的调整和变化?群智咨询(Sigmaintell)大尺寸事业部研究总监张虹向《中国电子报》记者分析道,首先,在生产方面,面板厂折舊压力减少,将不再追求满产稼动,而是更加灵活地根据需求调控实际供应产能和供应节奏。其次,面板厂在运营方面将更加求稳。“头部面板厂控产稳价将成为新常态,在价格波动周期中可以更灵活地争取议价主动权,稳定运营,提升获利能力。”他说。事实上,在去年经历了被称为史上最严“寒冬”的下行周期后,今年以来相关面板企业已经在行动中体现上述特点。TCL科技在10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,将通过弹性排产策略保持库存健康,加快经营周转,并持续优化业务和産品结构,受益于主要産品价格的上涨,经营业绩呈现逐季度显著改善。展望第四季度,进一步优化的竞争格局和基于合理商业回报的新发展态势,将促进行业供需均衡和产业长期、有序、健康发展。京东方在11月17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,2023年一季度起,受行业“动态控产”影响,LCD行业産品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苏迹象,尤其在需求复苏相对缓慢的情况下,LCD 産品价格延续涨至三季度。可以预期,行业内企业将坚持“动态控产、按需生产”,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。“ 规模竞争阶段已经过去了,现在要走价值竞争的道路。这一点已经成为业内共识。”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向《中国电子报》记者强调,折舊期结束是一个客观现象,它并不是企业调整竞争策略的前置条件,而只是一个必要条件。用最合适的生产效率和价格方式去保证最大的盈利能力,这是价值竞争的根本诉求。“折舊到期对于实现这些诉求而言,多了一个工具,少了一些负担,它对企业调整竞争策略是有益的。”胡春明说。张虹强调,控产的目的并不是控制价格,而是通过灵活的产能调整来引导供需关系良性化,从而达到缓和价格波动幅度、稳定盈利能力的目标。长期以来,显示面板被视为一个强周期性行业。这主要是因为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变化非常大,而大起大落对整个行业发展其实非常不利。事实上,业内人士表示,面板价格的大跌或大涨并不是一种常规性的周期变化。如何摆脱周期性规律束缚,追求确定性成长的可能,是业内应该思索的问题。而头部企业在保障供需均衡、推动技术进步、提高産品附加价值和价格弹性等上正发挥重要作用。这可以从今年以来面板市场的表现反映出来。奥维睿沃高级分析师黄丹向《中国电子报》记者指出,今年年初,在面板价格上涨的氛围拉动下,整机厂本着提前购买可以降低成本的原则,为上半年甚至下半年海内外大促节点提前拉货备货,但面板厂依然谨慎释放稼动,严格控产,使得上半年面板供不应求,面板价格得以一路攀升。不过,尽管终端品牌上半年采购激进,但终端需求并未明显反弹,终端销售效果低于预期,库存问题逐渐凸显,于是从今年8月起,终端品牌集中下修采购。“虽然LCD面板市场的竞争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,但底层逻辑依然要尊重供需基本面。”张虹认为,面板厂在策略调整过程中应充分关注需求波动带来的风险,在不同时期、不同産品应用之间推进不同的灵活策略。“从长期趋势上,面板周期将呈现出一个弱周期的状态。原因很简单,面板供给端在地区和企业层面的集中度越来越高,供给端企业对周期调整的能力逐渐增大,遇到强周期变化时,其应对周期下行冲击的能力就越来越强。”在胡春明看来,这种“弱周期”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来判断:第一个维度是时间。以前一个“从强到弱,再从弱到强”的完整周期差不多要5年时间,其中一段周期要2年左右。但随着企业应对周期的能力增强,周期在时间维度上将缩短。第二个维度是周期变化的强度,即企业盈利水平变化强度。以前企业的行业平均营业利润波动范围很大,而现在的盈利水平变化幅度在变窄,这说明企业应对周期的能力在增强,也反映出行业周期在减弱。不同应用领域的面板处于不同的竞争环境中,张虹指出,目前供应集中度更高的LCD TV面板市场正迎来周期弱化、盈利强化的时间窗口。根据群智咨询(Sigmaintell)统计数据显示,Top3面板厂LCD TV产能面积超60%,其中部分尺寸市占率超80%,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供应格局。这也为头部面板厂商争取议价权提供了有利条件。未来预计控产稳价成为新常态,LCD TV面板价格波动周期弱化,由2年一大周期转变为1年一小周期,面板厂的盈利能力随之得到强化。此外,奥维睿沃也研究认为,面板价格波动的周期将逐渐缩短,由过往的2年左右缩短为1年左右,随着季节性备货周期而波动。無論周期強弱,技術領先的企業都將受益。“周期上行時,所有企業都會賺錢,但不見得規模越大就賺錢越多,而是技術引領能力越強的企業才會盈利越好;而周期下行時,也不是所有企業都會賠錢,技術引領力強的企業更有可能賺錢。”胡春明向記者解釋道。 點擊圖片閱讀相關資料:
登錄www.w-coating.com点击《涂布材料库》查阅更多産品资料: 【免責聲明】本文來源網絡且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與塗布在線無關。塗布在線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的保證。請讀者僅作參考,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及分享,提供平台交流,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,也不構成其他建議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 |